跳至主内容

楼宇与人无异都有著生命周期,亦会随年月出现损耗及「毛病」。有别於「见烂补烂」,预防性维修保养旨在「防患於未然」,於楼宇构件及设施发生故障/损坏前,透过定期巡查勘察,为构件设备进行身体检查,并适时维修,减少意外故障机会,避免因突发故障造成不便,及承担昂贵的紧急维修。


至於楼宇维修保养应由谁负责?楼宇单位是业主的资产,楼宇维修及保养的责任,早於落成入伙后已交托到业主手上。业主想维持楼宇构件状况及设施效能良好,关键在於落实一套整全良好的「预防性维修保养」,并可循以下三大问题入手:


1.    需要进行甚么维修保养?
2.    何时需做维修保养?
3.    涉及多少维修保养费用?


楼宇需要做好维修保养的部分,不仅是业主单位内「私人部分」,楼宇「公用部分」同样须由整体业主共同管理和保养。根据《建筑物管理条例》(第344章),要求法团须维持公用部分状况良好合用,并负有法律责任须要妥善管理和维修公用部分。如果因为公用部分管理不善、失修导致任何意外,所有业主有机会需要负上责任。


何谓公用部分?


为所属楼宇实践预防性维修保养,首要厘清有何公用部分(包括构件及设施)需要列入维修保养范围。一般而言,公契已订明公用部分及设施的定义。不过,部分公契未必已就楼宇的公用部分提供清晰定义,此情况下就需要依据《建筑物管理条例》附表1所列,以界定所属楼宇的公用部分范围及项目。


业主责任 


楼宇公用部分由所有业主共同拥有,管理及维修公用部分的责任固然亦须共同承担。若楼宇损毁或有关滋扰危及公众安全或健康,相关部门会按法例赋予的权力,就楼宇构件欠妥情况向业主或法团发出「法定命令」,要求跟进或修正。如业主或法团未能在指定限期内完成相关要求而又没有合理辩解,则可能被检控。


楼宇保养手册与维修保养计划

为便利公契经理人及业主进行大厦日常维修保养,制定一套「楼宇保养手册」尤为重要。根据地政总署《大厦公契指引》要求,发展商必须集合楼宇所有建筑资料,包括建筑及设施图则、设施使用手册等,制订一本「楼宇保养手册」。换言之,新建楼宇一般都已由发展商备妥「楼宇保养手册」,以便公契经理人及法团执行维修保养工作。至於落成已久的楼宇,「楼宇保养手册」有机会已遗失,甚至根本未有制定手册,法团及业主应委聘合资格人士为楼宇评估勘察,并向相关政府部门索取楼宇的图则及相关文件,以制定适当的「楼宇保养手册」。


一套全面的「楼宇保养手册」应涵盖不同楼宇结构组件,以及升降机、供水、电力及消防系统等公用设施的保养要求,包括各项设施建议维修保养周期、预计可使用年期等,并提供相关检查及维修方法的参考建议。公契经理人及业主於楼宇入伙后就可依据手册「照单执药」,为公用部分及设施按所需周期执行日常维修保养工作。

 

住用与综合用途楼宇保养手册编制指引及范本

为便利管理公司及业主制订合适的楼宇保养手册,市建局按照现行法例要求及参考大型屋苑经验,制定《住用与综合用途楼宇保养手册编制指引及范本》(「指引及范本」),以供私人住宅或商住楼宇参考使用;并备有招标文件范本,予委聘认可人士编制「楼宇保养手册」参考。

 

「指引及范本」内,将列出一般私人楼宇及屋苑需要进行维修保养的工程范畴,并提供相关检查及维修方法的参考建议,以备管理公司及业主整合其他公用构件及设施保养的资料,以编制合适的楼宇保养手册;随后就可按手册拟订未来10年的维修保养计划,为期间维修项目的所需费用作出估算,及商讨建议的定期供款方案。